
繼2017年、2019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后,“數字經濟”今年再次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自去年獲得授牌后,廣東就啟動了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創建工作,重點任務是加強粵港澳三地規則對接,探索數字經濟創新要素高效配置機制。今年1月,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以“粵大灣區〔2020〕1號”文號印發《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包括琶洲地區、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金融城和魚珠地區在內,將成為發展數字經濟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相銜接的重要特色產業平臺。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廣州市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正式印發,成為廣州出臺的首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綱領性文件,明確了廣州數字經濟的三個定位:粵港澳數字要素流通試驗田,全國數字核心技術策源地,全球數字產業變革新標桿。在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看來,《若干措施》解決的是鼓勵創新的問題。劉偉對南都記者表示,數字經濟的核心是數據,數據就是生產要素。但現在關于如何使用數據的邊界并不清晰。在沒有邊界的情況下,大家都應該去嘗試。在試點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活力。而政策的作用就是設好紅線,鼓勵各個企業嘗試。劉偉還表示,《若干措施》已經實現了很大的突破,首先是它的重點放在數據確權流動,新業態監管的先行先試,相當于把原則先設定,其次是對數字經濟的形態實施包容審慎開放的監管模式。“因為很多問題是在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如果是非主觀故意或沒有造成危害后果,應該審慎地使用行政裁量權。從嚴和鼓勵創新氛圍是不同的,廣州鼓勵創新,我相信愿意從事數字經濟的企業,會愿意來廣州落戶發展。”劉偉說。劉偉建議,政府作為數字技術很重要的投資、應用主體,可以開發一些適用新理念、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產品,這將會給市場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