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動能驅動產業升值創新。佳都科技將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大灣區人工智能技術的場景化落地,推動大灣區產業升級。
6月21-23日,為時3天的“2019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在廣州盛大舉辦。佳都科技作為廣州本土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受邀參展。
據了解,本屆創交會參展機構企業逾1000家,以“雙創新時代 共享新未來”為主題,重點關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汽車等國內外高科技前沿產業。
佳都科技展位
展示最新AI技術與產品, 助力大灣區產業升級
本次創交會,佳都科技攜地鐵綜合監控平臺、地鐵人臉閘機、三景合一平臺、交通大腦平臺等最新人工智能智能解決方案亮相,展示了佳都科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技術與產品。
佳都科技不斷加強“AI”核心技術研發,聚焦軌道交通、公共安全、城市交通三條“主航道”,推動AI與主航道業務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新品的規模落地應用,逐漸形成“技術-產品-應用”的轉化鏈條。
技術動能驅動產業升值創新。隨著AI的不斷發展,將驅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以及各個應用場景下的創新力升級更迭。佳都科技在“AI+”軌道交通、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管理多個大規模應用的場景已有多年行業積累,掌握了較為深厚的行業Know-How。未來,佳都科技將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大灣區人工智能技術的場景化落地,推動大灣區產業升級。
城市交通大腦
AI商用智能產品
智慧地鐵管理大平臺
人臉識別智能支付結算臺
大會充滿粵港澳大灣區元素,專項活動中有6個活動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展開。新加坡國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副總裁兼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交通大腦研究院院長李德紘,佳都科技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佳,副總裁兼商用智能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劉斌出席峰會論壇,并帶來他們的遠見卓識。
空間、信息、制度上的連接,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在創交會穗港澳科技金融論壇上,新加坡國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副總裁兼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交通大腦研究院院長李德紘進行了致辭。
新加坡國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副總裁兼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交通大腦研究院院長李德紘進行致辭
李德紘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規劃勾勒出了一幅藍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補,提高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在大灣區之內的公共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使得生產要素在各個城市當中能夠高效便捷的流動。這需要三個層面上做好這個“連接”。
首先是空間上的連接,這是連接的基礎跟先天條件,我們可以在基于公共交通導向(TOD)發展理念來規劃設計集約式的交通樞紐;其次是信息上的連接,乘客屬性的數據、出行的信息、商圈的信息等等種種的數據集合匯聚互通共享;最后是制度上的連接、融合,未來高鐵、城際鐵路、城市地鐵、公共交通票價的計算體系實現一體化。實現這三個層面的“連接”,將為大灣區提供現代化綜合高效的交通網絡,同時為科技創新提供重要的市場機遇,也會進一步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計算等信息技術在交通領域的創新集成應用。
AI賦能大灣區建設
在創交會穗港澳科技金融論壇上,佳都科技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佳帶來了《AI賦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題演講。劉佳認為,未來的發展是要實現9+2 11個城市無縫的連接,而AI可以在更高的角度,將為大灣區帶來更多的機會。
佳都科技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佳帶來主題演講
城市建設安全,是城市運行的一個基本訴求或者是基本目標。而人臉布控、重點人員管控、軌跡分析、視頻破案等AI技術將為城市安全保駕護航。大灣區建設要實現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無縫連接和快速通達,需要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通過地鐵和城市軌道交通能夠把不同的城市進行連接。AI將賦能軌道交通,智慧車站、全自動運行、智能運維等實現地鐵精細化的管理,無感支付、智慧安檢將實現乘客服務自助化和智能化。再者,城市的不斷發展,將伴隨著日益擁堵的交通與日漸增加的車輛。城市交通大腦可以實現交通系統的革命,通過信號控制,可變道控制,交通管制以及道路疏散和有效分流達到全局最優。
AI賦能下,將打造一個更安全、高效、友好和綠色的大灣區。
三個“創新”,激活“雙創”新經濟
在6月21日未來科技峰會上,佳都科技副總裁兼商用智能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劉斌參與了激活“雙創”新經濟高峰對話。
佳都科技副總裁兼商用智能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劉斌參與高峰對話
關于如何進一步激活雙創工作,劉斌認為,不僅要搭建創新成果轉化平臺,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而且還要打造龍頭企業與創業者互動新業態。企業的經驗、資源對創業具有導向作用,要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投資參與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多元支持大學生創業,打造企業和青年大學生互動創業新業態。
此外,他提出了三個“創新”,即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企業要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產品創新作為技術最直接的體現,也是對接客戶需求、企業立足市場的關鍵。模式創新,企業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理念,通過創新模式,整合人才、資本和科技要素,使得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得到優化。
Thank you for your message. We will contact you for the firs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