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粵港澳大灣區正迎來一個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
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金融科技
等多個領域的科技與產業創新,
將成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和戰略支撐
……
4月25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辦,論壇探索數字化時代,技術與現有的以及傳統行業的應用怎樣結合;新一代科技技術如何成為大灣區發展新引擎……佳都科技副總裁、商用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劉斌受邀出席并參與“數字賦能新增長”圓桌論壇,此外,佳都科技提供商用智能產品,為參會嘉賓簽到提供技術支持。
世界已經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從商業到社會正在經歷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層出不窮數字技術,不斷滲透社會經濟與產業。圓桌論壇上,幾位嘉賓就數字賦能粵港澳大灣區新增長進行了探討。
人工智能促進大灣區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劉斌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數字經濟最新特征。人工智能正引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因此,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要推動人工智能科技與灣區實體經濟的有機融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并且,聚焦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大規模應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產業集群,建設"人工智能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提到了著力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這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提供政策支持與引導。
佳都科技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知識圖譜和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落地于智慧城市、智能軌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和AI創新應用等幾大航道。在大灣區的轉型升級中,佳都科技亦將加強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研發與落地應用,推動人工智能科技與灣區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軌道交通構筑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
“一個經濟區的發展與互聯互通,必定依賴交通樞紐。”劉斌認為。
大灣區“9+2”座城市,城市多、人口流量大,打造“1小時生活圈”,需要構建快速交通網絡;并且大灣區面臨著“一國兩制三種稅制”的問題,要實現一體化,首先需要從基礎設施上打通。而軌道交通在其客運能力、運行速度和出行時間上有著較大優勢,將成為連接大灣區的重要工具。
近日,廣州也提出,通過軌道交通推動大灣區內“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交通格局,軌道交通建設正如火如荼。此外,智能化技術不斷落地到軌道交通領域,刷碼乘車、甚至生物識別乘車,地鐵智能化不斷升級。可以預想,未來“智能+軌道交通”將給出行更大的便利與效率。
劉斌表示,佳都科技是國內少有的同時攬括自動售檢票系統、站臺門系統、綜合監控系統和通信系統(含視頻監控系統)四大核心技術產品的高科技企業,軌道交通項目覆蓋地鐵、城際鐵路、BRT、有軌電車等全產業鏈,業務覆蓋全國20個城市,并且,掃碼過閘、智慧安檢等項目落地,逐步形成“AI+軌道交通”生態。在未來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建設中,公司也將不遺余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論壇上,佳都科技還帶來了商用智能產品人臉識別大屏機,為參會提供嘉賓簽到功能。人臉識別大屏機采用了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人臉識別準確率高達99.9%,識別速度低于200ms,并且支持多人同時簽到,大大提高了簽到效率,提升了嘉賓的體驗。
Thank you for your message. We will contact you for the first time.